更新时间 : 2019-04-25
较近可能是懒症发作,天晴不想走路,下雨不想走路。 每天都在(并不)强行说服自己搭乘地铁公交,而不记名的地铁卡让我只能暗矬矬地高频率小额充值。 这年头支付宝微信的便捷导致我已经很久没有使用过纸币了。 直到有一天......地铁站没网, 我才想起了应该准备一点被遗忘的现金。 严格说来新型支付方式正逐渐冲击现金钞票,势头正好。 但没有网络的地方,这方式不好使,得靠纸币(硬币)撑场子。 那么较早的纸币从何而来,为何而来? 朋友,四川交子,了解一下。 作为世界上较早使用货币的国家,我国的货币史很长。 发展阶段跟地里的韭菜似的,一茬儿接一茬儿地冒,主要是从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进化。 较早的货币是商朝的贝。 但随着商品交换货币需求量呈直线up ↑,哪怕是住在海边的朋友都供不起海贝的消耗了。 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,并且后来探索到了人工铸币的新途径——“金属货币”(这时期材料是铜)。 按理说这金属货币很方便啊,人工铸造,市场要多少能流通多少。 没毛病老铁,可是关键在于,金属它重啊! 而且流通过程中很容易损耗,回炉重造可是个大工程。 万一有人要做个大买卖,说不定还有点远,那得多大阵势地出行? 这不明摆着告诉贼:我,钱多,速来嘛。 尤其是到了商品交换格外发达的北宋,这种情况更严重了。 北宋经济是个繁荣高峰期,货币流通额大幅增加。 结果铸钱的铜料紧缺,导致官府在某些地区大量铸造铁钱。 《宋史》记载当时四川铸的铁钱,一贯就有二十五斤八两。 有网友说平时拎不起十来斤,但换成RMB,一百斤也能扛得健步如飞。 皮皮地问一句:这铁钱能扛走几贯? 北宋时期,四川经济还是很发达的,物产也比较丰富。 成都作为重要的经济重地,很多商人愿意在这里发展贸易往来。 但是,山多、钱重、有强盗,这叫他们哪儿有胆量带着身家去做买卖啊? 急需更为轻便的货币。 在北宋初年,四川成都出现了专门为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钱保管业务的“交子铺户”。 存款人将现金交付给铺户,铺户将存放的现金数额临时填写在楮纸制作的卷面上, 将纸卷再交还存款人。 存款人提取现金时,每贯付30文钱的利息,当做保管费给铺户。 像不像大家去银行存钱的感觉? 正经说来,较早的交子是四川地区商人自由发行的。 它其实是一种存款和取款的凭证,并非货币。 但历史书上都说的是四川交子是较早的纸币啊,难道有错? 并没有错。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,较早的交子被广泛使用,其便利程度很受商人欢迎。 许多商人联合成立专营发行和兑换交子的交子铺,并且开设各地分铺。 又因为防伪处理难以伪造,交子在反复流通中逐渐具备了信用货币的资格。 交子铺户采取统一印刷面额及格式的规范式“交子”,作为了新的流通手段向市场发行。 到此时,交子才成为了铸币的符号,也真正成为了我们所知道的纸币。